這天邱醫師的診間來了一位28歲帶著健康檢查報告來的患者,他說他從小就屬於肥胖體型,入職後第一次公司健檢,就發現紅字超級多,除了體重、三高、代謝症候群之外還有尿蛋白陽性、腎功能數字異常等,而且他也自覺排尿時有泡泡尿的現象。
肥胖引起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而導致的腎臟問題

「腰圍大、血壓高、空腹血糖高、三酸甘油脂高、高密度脂蛋白低」之中,五項符合三項就屬於代謝症候群,這些經常都是肥胖患者的症狀,而肥胖導致的脂肪細胞堆積,也就容易有身體發炎、內分泌改變等,例如瘦素分泌異常會激活人體RAAS(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系統平衡而引起高血壓、血管病變,久而久之腎臟血管異常的狀態,原本不該流出血管的蛋白質就跑進尿液中了。

根據臨床研究顯示,肥胖造成低腎絲球過濾率(eGFR)增加1.28倍,蛋白尿的風險增加1.51倍,以及腎小球硬化、腎小管肥大、腎小管纖維化演變成的慢性腎臟病、腎結石、末期腎病、腎臟癌等等的腎臟損傷。
做好體重管理,減重幫助腎功能恢復

研究顯示,肥胖引起的慢性腎臟病,容易讓病程快速地惡化,因此減重有助於改善因肥胖造成腎臟相關疾病持續惡化的情形,當然健康地減重和醫療介入做身體素質評估,是非常重要的。
身體概況評估:
從初期到執行減重期間,定期都要追蹤血液(血糖、血脂、血壓)、身體組成(體脂、肌肉分布與比例)等,若必要則以藥物輔助控制,並隨時依照身體概況做減重規劃的調整
飲食調整:
對於腎臟功能變差的患者,蛋白質的攝取量必須控制,建議都要遵循醫師和營養師的安排
運動規劃:
想要減重,運動和活動量也必須要增加,如果原本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可以先從輕度散步開始,循序漸進地增加活動時間和質量
肥胖者在健檢時各項數據都要格外留意
肥胖和過重的人,通常容易產生高血壓、代謝症候群和糖尿病等問題,也就會更容易衍生出腎臟病變,這也是為什麼邱醫師每次面對有肥胖、過重及潛在代謝症候群的人,都會在開始治療前好好先幫他檢查身體並分析抽血報告的原因!
透過飲食與運動減輕體重還有助於適當控制心臟代謝危險因素,這些因素不僅可以保護腎臟損傷,還可以保護心血管疾病,建議都要找新陳代謝及減重專科醫師評估和諮詢,以達成健康減重與健康管理最好的成效喔!
參考文獻:
Impact of Obesity in Kidney Diseases. PMID: 34960033 PMCID: PMC8703549
Kidney Damage Caused by Obesity and Its Feasible Treatment Drugs. PMID: 35054932 PMCID: PMC8775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