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報告 判讀原則

健檢報告是專業醫療人員或是健康管理師用來評估個案或是自身健康的重要參考依據,儘管網路上都可以查得到每個健檢報告數據的「名詞解釋」,但隨著健康檢查項目的日新月異,有時候,這些報告上的專業術語和數據,著實令人感到困惑。不過大家不必擔心!本文將訪談了數十位醫療人員的專業,幫大家把醫師判讀健檢報告的邏輯以及原則整理出來,無論是應用在幫忙客戶進行初步判讀或是剛剛做完健康檢查的人,相信都能在看完這篇文章後更精準地進行健檢報告判讀。

健檢報告判讀應有的正確態度

單一健檢報告數字的異常,臨床上沒有意義

在評估一個人的健康狀況時,必須考慮多個因素和指標,而不僅僅是單一測量數值。舉例來說健檢報告中常常有人會被驗出「腎絲球過濾率異常」,但其實年紀增大本身就可能是造成腎絲球過濾率異常的因子之一,如果考量到這點,許多老人家雖然腎絲球過濾率異常,但仍會被認為是「健康的」。

癌症腫瘤指數高,不能作為診斷癌症的依據

很多人在解讀健檢報告指數的時候,針對癌症腫瘤指數高的人就會直接判定個案得到癌症,其實這個解讀是「錯誤」的,癌症腫瘤指數其實是人體比較原始細胞的「酵素」,只要人體的某個器官需要修復,數值可能就會高起來,像是車禍肝臟撕裂傷的人,肝臟癌症指數:甲型胎兒蛋白就有可能會高起來

參考文獻:The past and present of serum aminotransferases and the future of liver injury biomarkers

比起當下的數值,醫師更在乎檢驗數據的「趨勢」

對於專業的醫療人員來說,單次的數值,並不能作為全盤解讀的意義,反而是數值連續性的變化,才是醫師更在乎的關鍵!舉例來說,同樣是肝臟指數高一樣高的兩個人(AST 88),在下一次的追蹤數值一個變成45一個變成108,在醫師來看,一個可能是近期熬夜導致肝臟代謝變差所導致,另一個則可能是慢性肝炎持續惡化導致。

熟記健康報告判讀3原則,讓你快速變健康報告判讀專家

原則一:判讀健檢報告之前要先對個案進行健康狀況資訊蒐集再做判讀

就像前面有提到的,個案的健檢報告可能會因為近期的生活習慣、行為模式有所變動,因此在判讀之前,建議大家一定要先進行生活習慣、行為模式進行蒐集,可以依據初階健康管理師教授的醫療人員問診架構LQQOPERA或是進階健康管理師所教授的吃喝拉撒睡問診技巧,這樣可以大幅增加判讀的精準度。

原則二:判讀過程中合理的陳述邏輯是關鍵

想要精準解讀健檢報告,這邊提供給大家一個臨床醫師常用的解讀公式:「根據您的健檢報告以及平常的生活狀況,我發現您在OOO、XXX、YYY的地方有異常的問題,推測起來應該是因為您有AAA的健康狀況所以有BBB的問題,最後才導致您的這些身體異常狀況」,如果對於不知道怎麼對於健檢報告進行醫學邏輯陳述的夥伴建議可以跟著國際家庭健康守護學會的專業醫療團隊進行健康管理系統性地學習。

延伸閱讀:健康管理師是什麼?全面解析健康管理師的工作內容、出路、薪水發展!

原則三:判讀完後提供「正確掛號科別」建議比起「精準診斷」更重要

由於現在多數的疾病診斷,會需要更精密的儀器檢查,像是冠狀動脈狹窄需要心導管檢查、糖尿病確診需要進行口服葡萄糖測試等等,沒有這些精密檢查的資料做出的判定有時候會有「誤診的可能性」,因此建議大家,提供建議內容的時候,一定要加上「建議您要前往XX醫院的OO科別做後續追蹤檢查」,避免承擔不必要的風險!

從事健康產業的大家,不代表從事健康產業的你需要像醫師一樣能夠辨別出疾病,相對比較重要的是健康管理師要能從檢驗報告數據中,給出正確的建議,切記,一般人對於專業度的考驗就像案例中的重要客戶通常只有一次機會,如果你沒有掌握好看懂檢驗報告的關鍵,你可能很難被認同是健康產業的一份子!

學會能夠提供的協助

醫療人員看懂檢驗數據的關鍵,在於要能夠用一套『通用性的架構與邏輯』,國際家庭健康守護學會開設的健康管理師認證班,會教大家醫護人員常用的檢驗數據判讀三大重要法則,以目前網路資訊的發達,基本上所有的檢驗數值對應的內容,都可以在網路上查到,而且檢驗的數值日新月異,一味追求背好所有的檢驗意義並不大,掌握好檢驗數據判讀的核心主軸,才會是你在健康產業展現專業度的關鍵。

後來謝小姐在上完健康管理師課程後,清楚的了解到檢驗數據的判讀關鍵,不僅在判讀檢驗數據上有長足的進步,更在2020年初,邀請上述的重要客戶一同成為國際家庭健康守護學會的健康管理師,不僅為之前的誤解破冰,更在2020年度國際家庭健康守護學會的公益活動中,同台出席,一起將所學,拿去照顧更多的家庭與需要被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