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冷忽熱、天氣變化多端的時期,是腦中風的好發季節。但你知道,天氣變化大也要小心「腸中風」發作嗎?
腸中風,心血管與慢性病患者是高風險族群!
腸中風的醫學名為缺血性腸炎。腸道佈滿了豐富的血管網路,當上腸繫膜動脈或是大、小腸內其他分支的血管阻塞,或是因為血栓、血管破裂影響血液流通至腸道,腸道也會跟大腦一樣,因為缺血而中風。
根據《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Surgery》上的研究顯示,腸中風的發生率雖然很低,僅0.09-0.2%,但如果6小時內沒有進行血管溶栓,就會導致大腸與小腸壞死、敗血症,並有50~80%的死亡風險,而國際期刊《StatPearls》刊載的研究也發現,許多腸中風患者在發病之前,存有動脈硬化相關疾病,或是曾發生過心律不整、心肌梗塞、心肌病變和心室性動脈瘤導致血栓形成。因此,如果患有以下心血管疾病或不良的生活作息,平常更要小心腸中風找上門:

第二型糖尿病
高血壓
高膽固醇
動脈硬化
心房顫動
心律不整
凝血疾病
肥胖
經常抽菸
60歲以上年長者
如果平時就有這7種情況要小心是腸中風!
腸中風最主要的症狀是腹痛。不過許多人因為不理解腸中風的嚴重性,導致延誤就醫而差點危及性命。陳醫師提醒,腸中風的「腹痛」跟一般的腹痛有幾個不同的特徵,還有可能會出現以下7個症狀。如果本身屬於上述提及的腸中風高風險族群,出現以下症狀且3~4小時內沒有好轉,就建議要馬上就醫檢查:

劇烈腹痛、但按壓時不會感到疼痛:
腸中風導致腸道組織缺血、壞死,並使腸壁的神經受損。因此小腸中風的患者經常感受到劇烈腹痛,但實際按壓後感受不到疼痛的情況
無法明確指出疼痛位置、屬於大範圍腹痛:
腸中風可能會因為腸道內某處單一或多個血管的阻塞而引起疼痛。因此疼痛的位置不一,往往找不到疼痛點,且可能是一大片區域疼痛
持續腹脹、脹氣:
腸道血管因持續阻塞而影響腸道蠕動情形,使得食物與氣體容易停滯於腸道,而引起持續性的腹脹與脹氣感
噁心:
腸中風會造成腸道組織會死,進而造成噁心、嘔吐等消化系統不適
血便:
腸道血管阻塞、組織壞死後,可能導致腸道出血並混入腸道,而排出血便
發燒:
因為腸道血管阻塞引起嚴重的發炎反應,便可能出現發燒情形
腸中風若有在12小時內,經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或是血管造影等診斷後,通常可以透過支架、抗凝血藥物進行血栓溶解方式治療,但若已經進展到腹膜炎、血管破損或敗血性休克,就需要緊急動手術,切除壞死的腸子或是做血管重建。腸中風若不及時處理,死亡率會節節攀升,提醒慢性病患者跟高風險族群,及早透過飲食或是運動做好體重控制,平時不要輕忽腹痛或腸道不適! 一有情形不對,就要加以警覺並及時就醫治療,才能避免遺憾發生。
延伸閱讀:6分鐘護一生!5大運動處方好處面面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