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管理工具 連續血糖監控儀您還認為肥胖只是因為吃得多、動得少嗎?如果您對肥胖的認知只是這樣,那麼您可能很難做好體重管理!在2019年,知名醫學期刊JAMA發表的論文,顛覆了以往醫界所認知的變胖單純只是「吃多、動少」,哈佛醫院知名醫師David S Ludwig提出了體重管理的全新模型「碳水-胰島素模型(Carbohydrate-Insulin Model)」,自從該理論被提出,連續血糖監控儀的重視程度被拉到新高點,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也於2022年指出連續血糖監控儀是體重管理教練都應該要熟悉的技能之一。到底什麼是連續血糖監控儀?體重管理的「碳水-胰島素模型」是什麼?連續血糖監控儀怎麼應用於體重管理?這篇文章,將帶你建立體重管理新慨念!

 

什麼是連續血糖監控儀(CGM)?與傳統血糖監測有什麼不同?

連續血糖監控儀(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 CGM)其實是兩個高科技部件所構成的血糖檢測儀器,包含:傳感器以及訊號接受器,兩者的結合,讓個案能持續量測一整天的血糖變化,並用線性圖表現,讓血糖數據波動的時間軸更清楚呈現。

連續血糖監控儀

  • 傳感器:約50元硬幣大小,裝置體表後儀器的探針會植入個案的皮膚下,測量細胞間組織液(Interstitial fluid)的血糖濃度。
  • 訊號接受器:目前市售最常見的訊號接受器為智慧型手機App,會將傳感器的訊號進行記錄,繪製成血糖曲線圖並進行各項數據分析,讓使用者能清楚看到血糖波動。

相較於傳統血糖監測(Self 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SMBG),醫師會根據藥物使用狀況,建議患者一天必須測量1-8次血糖數據,才有較足夠的血糖數據資料能協助判斷,而連續血糖監控儀不僅一天可以提供96-288筆的血糖量測數據,還具有「減少耗材使用」、「可持續監控14天」與「不用一直扎針」的多重優勢。

 

體重管理全新模型:碳水-胰島素模型翻新少吃多動舊觀念

約莫一百年的時間,醫學上進行減重都是環繞「少吃、多動」的原則,透過減少食物攝取、增加運動熱量消耗,累積「熱量赤字」,達到消耗熱量、減少脂肪與降低體重的目的。然而傳統的體重管理概念,卻無法解釋近年來所盛行的「生酮飲食、低碳飲食、斷食」等減重飲食方法,即便是外觀條件相似的兩個人,吃入相同熱量的食物,卻能達到不同的減重效果,因此哈佛醫院知名醫師David S Ludwig提出了體重管理的全新模型「碳水-胰島素模型(Carbohydrate-Insulin Model)」,將傳統體重管理的核心理念從「熱量赤字」,移轉到胰島素與碳水在身體內分泌所產生的交互作用,以下透過簡化陳述與圖示讓大家了解這兩者的差別:

體重管理模型

  • 傳統體重管理模型:

    人是因為過度飲食以及沒有足夠的運動,導致熱量累積以及熱量消耗太少,導致在循環系統內的葡萄糖、脂肪過多,進而導致脂肪儲存。

  • 新型態體重管理碳水-胰島素模型:

    人是因為從飲食中攝取過量的碳水化合物(Dietary carbohydrate),誘發胰島素分泌,並促使脂肪細胞大量儲存脂肪,而儲存脂肪又必須消耗能量(體內葡萄糖與脂肪),因此讓人更容易產生飢餓感(想吃)、疲憊感(不想動、沒精神)、肌肉運作效能低下(運動容易累)、基礎代謝率下降(不活動時自動開啟節能狀態)。

體重管理 碳水胰島素模型

新型態的體重管理「碳水-胰島素模型」近年來在醫界被視為主流,也能更廣泛的解釋目前市面上各種體重管理方法有效的原因,下列為常見3種體重管理方法及相關醫學論文實證:

  • 斷食、生酮、低碳飲食

降低身體內胰島素的分泌,打斷脂肪細胞的儲存,2021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就曾指出:低碳飲食能提升基礎代謝率。

  • 瘦瘦筆

瘦瘦筆成分是一種GLP-1 類似物,根據多篇論文指出,瘦瘦筆不僅能干擾胰島素的分泌,也能影響飽食中樞,有效降低飢餓感。

  • 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被證實能夠增加肌肉細胞對於胰島素的敏感性,減少脂肪細胞的儲存,同時能夠提升基礎代謝率,讓復胖的機率大幅度降低。

延伸閱讀:減重飲食這樣吃最有效!實證醫學力推的10大減重飲食法則與成效分析

 

連續血糖監控儀5關鍵,讓體重管理事半功倍

理解了碳水-胰島素模型,更能突顯連續血糖監控儀在醫學體重管理上備受重視,連續血糖儀器能夠透過不斷監測血糖變化,協助使用者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以達到更好的體重管理效果。以下是連續血糖監控儀更有效協助體重管理的方式:

連續血糖監控儀 體重管理 應用方式

1.即時監測血糖波動

連續血糖監控儀能夠即時顯示當下的血糖數值,及紀錄連續數天的血糖變化曲線圖,作為體重管理教練協助監控個案血糖變化的重要參考依據。例如:當血糖低下的時候,體重管理教練能在第一時間提醒個案服用糖水或是前往就醫。

2.發現食物地雷

由於每個人的生理調控會略有差異,不同個案攝入相同食物的血糖波動也會完全不同,體重管理教練可以根據個案的血糖反應來建議食材篩選,避免那些會造成血糖驟升的「地雷食物」,從而更有效地做好體重管理。例如,部分的人面對燕麥煮的粥屬於低升糖食物,但對另一部分的人來說卻可能屬於高升糖食物。

3.客製化飲食調整

不僅是飲食種類,飲食順序也會導致血糖波動的不同。透過連續血糖監控儀提供的詳細數據,使用者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在不同進食順序下的血糖變化,進而制定出適合自己的飲食計畫。例如,經過一段時間的監測後,個案在吃白飯之前先吃一些油脂含量比較高的食物,能夠降低血糖上升速度,因此未來可調整為白飯會在用餐中後期才開始食用。

4.預防情緒性進食

許多人會因為血糖的波動起伏而感到情緒不穩,像是低血糖使人易怒,進而尋求食物來舒緩情緒。連續血糖監控儀能提前預警即將發生的低血糖,或是突然竄升過高的血糖數值,讓使用者能夠及時補充適量的碳水化合物,而不是依賴高糖食物來滿足需求,從而減少不必要的熱量攝取。

5.改善胰島素敏感性

穩定的血糖水平對於提高胰島素敏感性至關重要。透過連續血糖監控儀的持續監測與數據分析,使用者可以運用適當的飲食和運動策略來幫助提高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脂肪儲存,進而提升代謝效率,這對於體重管理以及個案長期健康狀況佔有重要的影響。

 

上述的5關鍵,是體重管理教練能夠應用連續血糖監控儀為個案創造更好的生活飲食型態的方法,因此,身為體重管理教練必須要學會如何解讀連續血糖監控儀的各項數據,包含:控糖指數(GMI)、血糖變動程度(GV)以及目標血糖範圍時間管理等等,若透過專家指導並有系統性的學習,能針對個案連續血糖監控儀的報告,進行完整解讀,給予更精準的建議,最終達到更全面的體重管理效果。

國際家庭健康守護學會所開設的體重管理教練證照班,由專科醫師教授正確解讀連續血糖監控儀報告的數值,並且透過大量臨床實務案例的模擬練習,讓學員能夠正確解讀所有連續血糖監控儀的報告,並且提供個案精準的飲食以及運動處方建議。

延伸閱讀:影響減肥成功的6大NG行為!減錯可能讓你越減越不健康!

延伸閱讀:成為專業體重管理教練必備的6大技能與完整學習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