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救護車聲音越來越近,看到病人被推進急診室,家屬緊跟在旁的景象,是每天在急診室最常看到的日常。病人與家屬接著要面對醫療處置,手術、自費或健保醫材、病房選擇,就會開始看到家屬憂愁的臉,想要讓病人有好的治療、好好休養可以趕快復原,但聽完醫生解說,想到需要花費的醫療金額,就面臨了兩難,雖然知道錢再賺就好,但要一次付出這麼高的金額,錢從哪裡來?

聽在醫院工作的醫療人員跟國際家庭健康守護學會分享,每次在跟病人與家屬討論到醫療處置時,大部分會因為費用而忍受比較漫長的治療時間,情況糟一點的,還必須反複進出醫院,這樣的案例屢見不鮮。比起大部分國家,台灣健保雖然已經在醫療費用上補助了很多,但實際支出的醫療費用,卻仍遠遠超過一般人的想像,每當家屬先確認買的保單賠不賠、理賠金額有多少,大部分都得到的回覆都是是帶著失望的神情,無奈選擇金額比較低的治療方式。

醫療保險理賠金不足以支付醫療費用,是因為沒有買到足夠的保障額度。對於一般民眾需要多少健康險保障額度,通常會用雙十原則做基本保障的計算。這樣的保障真的足夠嗎?學會專業的醫療人員帶你從實際醫療支出看雙十原則的保障到底夠不夠。

 

1.醫療費用怎麼產生

明白醫療費用怎麼產生,你才知道你要的保障要多少。

如果問一般人覺得多少的醫療險保額是足夠的,大部分會覺得以工作收入的2~3倍就足夠了,反正住院也不可能住太久,所以用薪水的日薪計算,最多住2~3個月應該夠吧!

但真的遇到住院或門診手術時,才會發現真的不夠,以下是常見的醫療費用產生來源:

每日病房費用:每日住院病房費用要加上『每日薪水損失』才是病房費的保額。

住院醫療費用:包括雜費、醫材,換算實支實付保額。

住院手術費用:需要住院手術的病人通常病情較複雜、病況也比較差,新穎手術方式費用雖高,但傷口小、癒後好,死亡率也較低,因此可透過手術險保額降低醫療費用負擔。

門診手術費用:門診手術通常代表的是更精細的醫療,讓你可以不需住院仍可以達到有效的治療,是大幅提升生活品質的關鍵,雖然有健保基本上自負額不高,但想要好的醫療品質,就要先將這筆醫療費用透過保險規劃進去。
癌症一次性給付金:有足夠的保額,才可以在治療的第一時間有選擇醫療項目的權利。

 

2.風險到底有多大

知道風險機率才能規劃出合理的保額,不用擔心風險來時的二擇一。

風險損失的計算不應該只有算到病人的醫療費用,還要包括薪資損失,而照顧者的損失也是常被忽略的,除了病人與照顧者的損失,家庭費用支出也要一併計算在風險的損失中。

要怎麼知道產生風險的機率有多大?學會專業的醫療人員,透過判定家族樹、劃分人年的時間軸幫助了許多業務員在實務應用上,能更精準地為客戶規畫適合的醫療險種與保額。

 

3.理賠認知透明醫病關係好

誠實才是經營客戶關係最好的選擇,讓理賠即時。

理賠最常出現爭議就是保戶與業務員認知不一,理賠該注意的地方應該要說明清楚,這樣與客戶的信任關係才能長久。舉例,像是意外險到底怎麼理賠,主力近因是意外事故造成才有理賠,翻譯成一般人理解的就是:因車禍事故受傷意外險有賠,但因為暈眩導致走路不穩在路上被車撞受傷意外險不會賠。再舉例來說,保障額度多是以住院天數的計算,兩次住院,若間隔不到14天,採同一次住院計算,兩次住院的理賠額度也要合併計算。

 

學會能夠提供的協助

保單規劃能顧及的面向越多,才能真正貼近客戶需求,學會過去在許多保險通訊處服務的經驗中發現,很多業務員為了要能服務好保戶,花了很多時間進修學習,但在醫療險的銷售上總是找不到適合的銷售切角,在經過學會專業課程培訓後,能很自然地讓客戶接受為什麼需要高的醫療險保額,進而提升成交率。閱讀文章的您,如果想要讓轄下業務員也能很自然的分享醫療險,提高保單成交件數,促進業務新人留存率,可以來信學會詢問,透過醫療專業的角度幫助您找到醫療險銷售的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