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愛買保險世界第一,據壽險公司調查平均每人持有保單數量是3.3張,超過全球平均2.3張。高於世界平均的保單數量,主要是因為國人大量投保儲蓄險保單,導致保單數量多但保障額度卻不一定足夠的原因。

人從出生到身故是一條不斷往前的單行道,因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保障需求,人生收支曲線圖可以在人生不同時期檢視財務需求進行規劃,想要在這條路上走的平穩,面對人生可能產生的4個風險:活得太短、活得太長、非預期的收入中斷、殘廢長年病,都必須要把握好風險控管的時機。如果仔細看醫療支出存在這4個風險中,提前將健康險規劃做好,才能將人生中這4個風險的傷害降到最低。

面對人生四大風險,該怎麼進行風險轉嫁是關鍵,以下幫大家整理人生4個風險常見的健康險規劃!

 

1.活得太短

意外總是來的突然,不管是誰都無法預期下一秒會發生的事,不管是意外事故或是重大疾病,面對逝去的生命,還有要活下去的家人。大家在做保險規劃時會留意到要為家人預留10年的生活費與孩子教養費,但卻有可能忽略了規劃健康險。

突如其來的健康危機,往往會帶來高額的醫療費用,像是重大意外開刀、器官移植、癌症重疾治療等,都可能在瞬間癱瘓一個家庭的經濟情況,愛家人的大家,在重要關頭都希望能讓家人獲得最關鍵而且最好的照顧,但高額的醫療費用,往往是家人團聚的最大阻礙!

 

2.活得太長

在醫院服務的過程中,最常聽到年長的慢性病人,因為不斷反覆住院,長年慢性病痛纏擾,最常說的話:走了就算了,不要管我。老本存不足又活得很長,是台灣「高齡化社會」與「先進醫療」的結果,但台灣出生率越來越低,許多的年長者沒有可以倚靠的後代,提前準備是必要的。

生命的長度無法控制,我們能控制的是生命的品質,而健康是生命品質的根本,許多人為了有好的醫療品質,退休後不到十年就將退休金消耗殆盡,那何不善用健康險提早做好醫療風險的規劃,達到風險移轉的效果,才能好好享受年輕時辛辛苦苦打拼存下的退休金。

 

3.非預期的收入中斷

一家之主是家庭中的經濟支柱,當遇到了非自願性的收入中斷,是否提前做好財務規劃,不管是透過儲蓄或投資,預備3-6個月的家庭緊急預備金就能讓家庭避免損失。對於大多數的家庭來說,大家的預備金多是準備足以應付在一般狀況下發生的收入中斷而已,但如果收入中斷是因為意外或疾病,除了沒有薪水收入的損失之外,還必須要承擔高昂的醫療費用!

當意外或疾病導致需要中斷工作,健康險基本保障額度是否足夠就是關鍵,有充足的健康險基本保險額度,才不會讓突如其來的意外,影響家人的正常生活,也能讓你專心休養。

 

4.殘廢長年病

生、老、病、死、殘的人生風險,「殘」是最令人難熬的狀況。當身體某些器官失去或功能永久損失無法再復原,後續漫長的歲月,不僅工作成問題、生活起居都需要倚靠他人協助,「失能」的風險,全都是家人要承擔。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17 年底全國領取身心障礙手冊的人口約 116 萬人,其中18到59歲的青壯族群高達44%,且「疾病」所導致的更超過一半。國人病後的平均餘命大約是10年,所以在健康險的規劃上,至少規劃10年的醫療費用支出作為保障的額度,將失能的風險完整的轉嫁。

 

學會能夠提供的協助

學會在過去開辦了許多與健康管理相關的課程,上課的學員不只是從事健康產業的人,當中更有許多保險從業人員。印象深刻的是,有次在上課中學員分享,透過上了學會的課,意識到自己在保險產業的價值與使命,更願意跟客戶從不同面向去溝通健康險的重要性,在短短一周就成交了超過10件的健康險保單。正在閱讀文章的您,如果也想要透過學會專業醫療人員,從醫療角度協助提升轄下保險業務員在市場上醫療險的競爭力,歡迎來信詢問協會,取得更多專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