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嗎?台灣65歲以上有一半的人有白內障,全世界現在有3900萬個人是失明的狀態,其中有一半來自於白內障,對於老人家而言,白內障對於眼睛所造成的影響,遠比近視、老花來得更嚴重得多。
現在台灣老年人口越來越多,白內障又是個老人的疾病,這個問題無疑要好好的去探究,究竟白內障有什麼症狀?
上網Google搜尋,你會發現許多文章都會說:白內障的初期,視力模糊是最主要的表現。但這樣的描述過於籠統,同時老花、近視等等都會是干擾的因子,再加上人體的眼睛會有『適應』的作用,如果只憑視力模糊來判斷,發現的時候,可能都為時已晚。
如果要避免白內障,一定要對白內障深入了解,先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看,白內障是怎麼形成的。
人能看到東西,是眼睛、大腦對於光的反應所造成
在光被大腦翻譯之前,光必須先經過角膜、水晶體、瞳孔、視網膜等構造,才能被轉換成神經電信號傳給大腦,而白內障,就是因為途徑中的水晶體,因為內部蛋白質結構變化,導致透光度大幅下降,以至於視力模糊、看顏色不清楚、晚上開車看不到、看東西光暈很大、影像重疊等等,長期下來,視網膜細胞萎縮,也就失明了。常見可以讓水晶體蛋白質變性的原因有:糖尿病、外傷、發炎、遺傳等等因素。
目前為止,尚無任何藥物療法被證實能有效防止或治好白內障
日常生活中,增加攝取一些抗氧化效果比較高的維生素、營養素,戴太陽眼鏡減少眼睛直接接受紫外線照射,均衡飲食和避免抽煙可減緩白內障的進行,但如果不幸的白內障惡化需要處理,接受白內障手術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癒方法。
根據目前各大醫學期刊表示
只要會影響到日常生活就要考慮動手術,健保的給予標準為:最佳矯正視力下降至0.5以下。白內障手術的成功率非常高,有95%以上的病人在手術後視力會恢復良好。白內障手術一般是以「超音波晶體乳化術併人工水晶體植入」為主,這樣的白內障手術切口小,以超音波把水晶體乳化後吸走,傷口甚至可不用線縫合或只縫1-2針。
目前健保提供的人工水晶體已相當好,皆可達到改善視力目的
但有些新型自費的人工水晶體可選擇,例如:非球面人工水晶體可提高對比視力能提供更清晰的影像可過濾藍光的人工水晶體可減少短波長藍光對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的傷害,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可減少對老花眼鏡的依賴等。根據人工水晶體的功能,價格可能從20,000到120,000不等。但並非所有的人皆適合以上自費的人工水晶,比如說水晶體囊不完整,人工水晶體會有位移的可能性時,非球面和多焦點的人工水晶體就不適合放置。因此建議,如果有發現視力模糊的現象,建議要儘快找醫師,跟醫師討論後續的相關治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