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手術的器具,你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手術刀?止血鉗?現在的手術可不是只能「開刀」,更可以「開槍」喔!
傳統外科手術要利用手術刀切割、止血鉗止血,把身體剖開來才能進行,醫生需花費較多心力進行縫合及止血,增加手術進行時間;大範圍的傷口,使病患術後容易感到疼痛及不適,也拉長了復原的時間,增加感染及併發症發生的機率。現今在科技幫助下,聲波刀、射頻槍、組織凝集刀等新式手術刀槍的問世,能在切割組織時同時達到止血目的。而自動縫合槍更可以同時切割及縫合組織,使執行手術時有更多的選擇,大大提升病患的醫療品質及增進手術的效率。
自動縫合槍的作用?
自動縫合槍的機身就像玩具手槍一樣,藉由細長的金屬管伸入體內,在縫合槍的最前端設計像訂書機一樣,利用機身板機操作,如同開槍一般,按下按鈕切開血管或組織的同時,裝置上的縫釘可快速將切口處封住,達到止血的效果,原本一系列的縫合可能需要20分鐘以上,自動縫合槍可以讓這一系列的縫合縮減到5秒鐘,也讓手術能更有效率地進行,常用於胸、腹腔鏡手術。根據不同手術,也延伸出自動縫合槍的不同設計,如環形自動縫合器應用於直腸癌的患者,在切除癌症部位後,將降結腸與剩餘直腸相連接,使許多直腸癌病患得以保留肛門,不需使用人工造口,術後擁有更佳的生活品質。除了大腸直腸癌,自動縫合槍也廣泛用於胃癌、肺部手術及人造膀胱手術等。
有別於傳統外科手術的開腸破肚,使用自動縫合槍搭配內視鏡的微創手術,只需在身上打幾個小洞即可進行,由於傷口小(約0.5~2公分),大幅降低術後病患的疼痛感、出血情形,也加速了傷口的復原。另外新式的手術器械設計精密且複雜,死角、縫隙多無法徹底清洗消毒,所以都為拋棄式的醫材,禁止重複使用於其他病患,更進一步地避免了因器械未確實滅菌導致感染的情況發生。
自動縫合槍的費用
自費手術刀槍有諸多的優點,但費用可不便宜。自動縫合槍中,健保目前開放給付「直線型自動縫合槍」和「開放式手術直線型自動縫合槍」,對於其他類型的縫合槍自費約一至三萬元。音波刀的費用為二至四萬元不等,雙極射頻刀更要價四至九萬元!
雖然要價不斐,但我們應考量到術後感染的問題,一旦感染了,救治時往往耗費更多的時間及成本,因治療用的抗生素十分昂貴,甚至要再歷經數次手術治療,這期間的住院費用也十分可觀,原本數萬元的手術,最後卻必須花費數十萬來搶救。除了救治費時費力,術後的感染更有可能危及生命。2009年就曾發生一位58年次的林姓男子,因頸椎骨刺於醫院接受手術,手術過程十分順利,卻於術後發生感染,併發致命性敗血症,搶救過後仍不治身亡。
凡是手術都存在著感染風險,但若只需要多付出一些錢,便可將感染併發症的風險降到最低,傷口又可以更快速地復原,自費手術刀槍何嘗不是個值得考慮的選擇呢?當然並非所有的患者都適合使用內視鏡手術,術前應多與醫生討論來獲得最完善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