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乎每一次孩子感冒,都會聽孩子說耳朵悶悶聽不到,但你知道耳朵的問題,如果沒有妥善的治療,很可能會導致終生的重聽嗎?
到底為什麼孩子耳朵會積水,大人卻不常聽到?
原來在中耳與鼻咽腔之間有個耳咽管(醫學上稱為歐氏管)的構造連結,耳咽管最主要功能是排泄中耳分泌的液體,並調節外界和中耳的壓力平衡。然而孩子因為生理發育尚未完全,耳咽管較短角度也很小接近水平,只要一感冒,耳咽管就很容易阻塞,容易形成中耳積水,也因此醫學上又稱為漿液性中耳炎或積液性中耳炎。
許多家長聽到醫師診斷孩子罹患中耳積水,常常會怪罪自己在幫小朋友洗頭時讓水跑進去,沒有好好擦乾。實際上,人體的外耳道與中耳之間隔了一道耳膜,水在耳膜沒有破損的情況之下,其實是不會跑進去的,因此並不會因為洗澡或游泳耳道進水,而引發中耳積水。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孩子有過敏性體質
像是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的孩子,常常也會伴隨耳咽管功能不良而產生中耳積水。另外,小孩還有一個名為腺樣體的淋巴組織,位於鼻腔後方的鼻咽,除了在嬰幼兒時期會快速生長之外,只要孩子感冒,腺樣體就很容易肥大,造成後鼻孔及耳咽管開口的阻塞,而影響中耳通氣功能與分泌液的排出,最後導致中耳積水。
中耳的積水絕對不可以輕忽
有些孩子因為中耳積水時間久了,慢慢的細菌滋生,導致積水開始化膿、耳膜疼痛,嚴重的孩子,甚至最後耳膜因為感染受損,而導致終生的聽力喪失!!然而孩子的中耳積水往往不明顯,除非有相關的病史,否則除了聽力稍微變差之外,通常不會有明顯的症狀,因此家長們都應該要多加留心,如果孩子有一週以上的黃膿鼻涕,要考慮是否有中耳積水的問題,同時,若是發覺到孩子看電視時會主動把音量調高,或是孩子上課時似乎聽不清楚,注意力無法集中、叫孩子時似乎不太理人,這些有可能是聽力減退的跡象時,就應該把小朋友帶去給耳鼻喉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
中耳積液的治療
大多是以抗生素治療2-8周為主,但當孩子的中耳積液一年反反覆覆會發生4-5次以上,就會建議可以考慮手術安裝中耳通氣管,手術的方式,是在中耳上劃一個小洞,將中耳積水吸出,之後再放置耳管,讓新產生的積液順利排出,耳管一般1-2年會自行脫落,脫落之後小洞會自行閉合不會影響到未來聽力發展,以上的治療基本上都有健保給付,但是如果沒有早期治療的話,如果發生反覆感染,很可能會導致持續感染、聽力喪失,相對的聽力輔助設備外面至少都要5萬以上,因此建議大家,如果家裡孩子有發現異狀,儘量及早去就醫給醫師檢查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