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患新希望「免疫療法」

過去在健保尚未完全普及的情況下,相信大家一定聽過村裡的某戶人家,因生病,賣了好幾棟房子,好不容易見病情有了些起色,卻已傾家蕩產的故事。即便是到了現今,只要是癌症的藥物,在大醫院裡工作的藥師們,也常常對於手中調劑的藥品感到戒慎恐懼,深怕一個不小心,這些一支動輒數十萬、上百萬的針劑藥品有什麼差池!

癌症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分類越來越多樣化

同一種癌症還可以再細分成許多不同的亞型,為避免爭議,台灣金管會保險局2019年一月一日啟用新保單中標準化「癌症」之定義:『癌症泛指組織細胞有惡性細胞不斷生長、擴張及對組織侵害的特性之惡性腫瘤或惡性白血球過多症,經病理檢驗確定符合最近採用之「國際疾病傷害及死因分類標準」版本歸屬於惡性腫瘤或原位癌之疾病。並可細分為初期、輕度及重度癌症三項範圍。』

目前癌症大致分為五種治療方式: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標靶治療、免疫療法。

免疫療法的應用

傳統的化學治療,無論什麼抗癌藥物,常見的嚴重副作用如:嚴重掉髮、過敏反應、噁心嘔吐、骨髓抑制…等等,往往讓病人難以承受。隨著日新月異的高科技,近年來興起「免疫療法」成為癌症末期病人的一線曙光。免疫療法簡單來說,就是抽出自體免疫細胞,將健康的免疫細胞篩選出來並大量培養後,打回體內,協助病人的免疫系統,和癌細胞打仗,進而消滅癌細胞。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免疫療法被應用於許多的癌症上,像是:晚期黑色素瘤預後死亡率高,平均存活時間不到1年,然而,在免疫療法治療下有機會治癒,五年存活率自10%提升至30%左右;更有一群膀胱癌的受試者在使用免疫療法五年存活率則提升至45%左右;根據《新英格蘭雜誌》的研究追蹤,第三期肺癌患者進行免疫治療者,兩年後存活率自55%提升至66%左右,根據臨床研究顯示,於第一線接受免疫療法治療後,存活時間平均達30個月,是傳統化學療法的一倍之多,病人若能及早第一線使用免疫療法,效果會更好!

免疫療法的費用

然而,免疫療法之藥費非常昂貴,以每2週或3週注射乙次而言,一個月需花費二十多萬元,完成整個療程將動輒百萬! 以住院日額型保單,一天若給付兩千、三千元,著實令人無法負荷。

伴隨著資訊流通,有些患著為了提高存活率,到韓國、日本等國家進行海外就醫,接受免疫療法,更有業者發展出仲介引薦,零零總總花費金額之高昂,可想見。隨著醫療團體持續推動,衛生福利部近期陸續將免疫療法有條件地納入健保規範中,有望造福更多病友。呼籲人們能在發現罹癌同時,積極就醫,與醫師、專業醫療人員共享治療決策,在經濟、治療效果、副作用、預後等等全方位達到平衡共識,提升病人生活品質。